【编者按】
2020年春节,寒风凛冽,病毒肆虐。
万家灯火团圆之际,有一群人他们“逆行”向前,放弃假期,放下家庭,坚守在临床第一线。
他们心中只有一个目标:早日战胜疫情,守卫人民健康。
从1月26日起,澎湃新闻浦江头条栏目推出《医护日记》,记录那些在临床一线为人民健康而战的医护人员。
妇女节当天,有护士给患者写下祝福。本文图片均为 陈蕊华 供图
3月15日,武汉,多云。
从2月19日出征江城至今,已经经历了20多个日日夜夜,从风雪冰雹走到樱满东湖,从阴风霾雨步入春满江城。
随着疫情的控制,全国尤其是“暴风眼”武汉的发病人数从四位数降到了个位数,治愈人数在逐渐增多,现患病人在逐渐减少。政府的科学统筹,武汉市民的自觉隔离,志愿者们的坚强助力,医护人员的风雨坚守,都为这一场无声战疫默默奋斗。
护士为睡眠不好的患者制作眼罩。
今天,我想通过随笔记录下我眼中的护士,一名前线医生眼中的护士。他们中,有年轻爱美的女孩子,有青春帅气的男孩子,有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支柱,也有刀子嘴豆腐心的大姐姐。
他们是与病人接触时间最长的人,也是承担最多感染风险的人。他们的快乐很简单,一个成功的静脉针,一次完美的穿脱防护服,一个太平无事的夜班,一句病人淳朴的感谢。
因为工作需要,护士姐妹们需要被持续约束在防护服中4-6小时。N95口罩压得鼻梁颧骨上满是勒痕,护目镜充满水汽让人看不清前方,脑后橡皮筋把耳朵和脑门勒得生疼。
三层手套使触觉减退,让平时得心应手的打针、测血糖都难度骤增;病房外穿上防护服时一身汗,在病房内却冻得瑟瑟发抖;长夜漫漫即便病人无事,也要坐在走廊板凳上守候以备意外发生。更不用说长时间地不吃不喝,不上厕所,低血糖晕倒,以及让人难以启齿的生理痛,都是这些80后、90后姑娘们需要克服的困难,每每透过防护面罩看见他们坚定的眼神,不免为他们心疼,谁还不是家里的宝贝呢,却在此时老成地、坚定地照顾着患者。
护士自制一次性挂脖式收纳袋。
承担起患者大多数的治疗护理工作是护士们的主要工作。早晨6点不到,护士们就开始为患者进行抽血和鼻咽拭子。戴好头套,三层手套,弯下腰,凑近患者,用棉签轻轻擦拭他们的鼻咽。一位病人做两次,一早上20多位患者,40多次的重复操作,需要整整两个小时。
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护理每一位患者,度过每一个方舱日夜。也曾虚脱后怕或是抱怨,却从未退缩,总是百分之一百二十地完成医生交给他们的任务,还时不时地创造出一些创新暖心小发明。
你以为他们只是发发药,打打吊针吗?不!因为害怕志愿者阿姨进入污染区,增加病毒感染风险,他们承担了病房里所有患者的日常杂事。泡水、送饭、送水果,大到抢救治疗,小到收垃圾,事无巨细面面俱到。
患者给护士们留下“爱的宣言”。
他们还总会带来一些集思广益的小惊喜:穿着防护服没有口袋怎么办?自制一次性挂脖式收纳袋来帮忙。气温骤降了,舱内寒冷怎么办?热水袋、棉被及时送上温暖患者身心。病房中不见日月、昼夜难分,患者睡眠不佳怎么办?巧手缝制自制助眠眼罩。神奇的是,一位患者收到眼罩后特别激动,居然不靠衣服上的名字就认出了送眼罩的护士妹妹,朝夕相处,日夜相对在医患间培养出无比的默契。
3.8妇女节当天,我们的护士还非常贴心地为住院女患者送上了“女神节”祝福:“希望疫情早日过去,我们能走上街头,繁花与共,祝您早日康复!”朴素的文字,暖心的举动,在医患间架起爱的桥梁。
我们的“美小护们”,口罩和护目镜挡不住她们灿烂的笑容,因为她们的笑从双眼中传达并感染大家。手套和防护服封不住她们的真心,因为她们用双手实干来表达她们的爱心。她们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写下这样一首诗来赞美他们:
江城子美小护战记
荆楚狼烟起苍茫,百姓伤,病毒狂,庚子新年,江城宵禁长。号角呜咽战集齐,出申江,入汉江。
平凡天使美小护,罢梳妆,束戎装,话短情长,雷神山上忙。欲待凯旋得归期,卸战甲,笑开颜。
(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