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
猫的样子,大家都知道,不用多谈。所以我拍别的,或许可以叫”环境猫像”。就是把它们周遭的环境也拍下,因为这些元素经常藏着信息。
时机
拍摄街猫的影子对我来说是相当被动的,不一定会碰上,即使碰上了又未必在最合适的时机与位置。可以主动争取的,是多走几步去碰运气,是多花时间去等候。
位置优先
一旦碰上了,我会想一下要说些表达些什么,它们的处境是怎样,然后在心中预想一下用一个怎样的画面去交代。可能会有多个计划,我会先选一个最有价值的,或者是以往未拍过的,因为很可能只有一次机会。有了预想图,就可以从技巧上去考虑。先决定位置,这是最重要的,符合预想的位置往往只有一个,而且宽容度不高,站偏一点或许已经顾不了构图。而决定位置的因素有几个。
1. 前后景的比例
即摄影术语中的透视。在保持猫咪是前景的情况下,往前一点,背景就少一点,而且会远离一点;往后一点,背景就多一点,而猫跟背景的距离相对上就近一点。在可以选择位置的情况下,应先考虑猫与背景的关系。
2. 猫对陌生人的反应
感受一下猫的身体语言,如把它吓怕,很可能就错失机会。宁可放弃效果上的完美,也先给自己留有机会,说不定离远拍几张,猫猫就习惯了这陌生人,或许到时可以走近一点,不用急。
3. 环境是否具有信息的元素
把合乎预想的元素纳入,其他的尽可能排除。
器材
决定了位置﹐就知道该用什么焦距(我常用的是35mm跟一支远摄变焦,可能是70-200mm f/2.8,近年更多的是70-300mm f/4-5.6)。慢慢地走到位,剩下要做的就再简单不过,不外乎是因应景深跟凝固力的要求调整光圈快门,最后对焦就按快门。(如用自动对焦,可尝试多用中央位置以外的对焦点。)
机遇
其间会有网友问及在哪可以碰见那么多猫。基于猫友界的不成文规定(有些地方是成文的),我不会在公开场合明确指出街猫集中地。虽然如此,要碰上他们也不是难事。试想想如果你是猫,你会选择在哪休息﹖天冷时哪里好藏身?天热又如何?甚至不用多想,闲逛一下就会遇见,只是平时没留意。
原因
我拍街猫大概有9至10年了,当初还不是太着迷,只要闲时遇见就拍一下,大头为主。摄影记者的工作性质让我遇见各处的猫,拍多了,感觉到猫的性格不单单是样子上流露出来的那样,开始更多的留意他们身边事物。城市是不断改变的,猫地也随之兴衰,有些地方探访过数十甚至上百次,见证了他们如何适应环境求存。其实心中有个矛盾,一方面希望流浪猫数量减少,减轻与人类冲突的机会与强度,另一方面却希望天天有猫拍。不管怎样,在有生之年,还是会拍下去的。
介绍
有一次,报馆摄影组的组长游台后,给我带来了几本影集,是吴毅平先生的作品。吴毅平的照片太棒了,照片相当有故事性,完全把我想拍的都拍了出来。他俩在不同层面上给予我很大的鼓励,让我在自己的地方,用自己的感觉记录香港街猫的故事。
纸上谈兵可以写好几页﹐实际面对的时候却未必有时间细想,一切只是反应。看吧,走上街,他们总在不远处。
最后,你要有心理准备,愈是要拍,愈是会错失一些震撼的画面,即使见到不一定拍得到。请抱平常心看待,因为他们就是猫。
附注
香港人口密集,流浪猫与附近居民发生冲突甚为常见。生存是它们的基本权利,以捕杀方式处理并不可取,也不合时宜。
以捕捉、绝育、放回,即TNR(Trap Neuter Return)概念去解决问题是世界的大趋势。流浪动物在接受结扎后返回原处继续生活,避免数量以几何级数增加,同时可以阻止外来流浪动物的迁入,可有效控制数量,达至流浪动物与人和平共处。
数百名参与猫只领域护理计划的义工(及很多其他的有心人)多年来为此不停努力,这需要大众的支持。不负责任的遗弃、助长不良商人繁殖及盲目的捕杀都只会带来悲剧。请考虑以领养替购买,请带你的猫去绝肓,请支持TNR,请打开更多的空间,容纳一些本该可以共存的小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