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第27个世界读书日
一座城市仿若一本书
读一本书,读懂一座城
今天
小掌整理了一份和昆明有关的书单
放下手机,拿起书本
从一行行文字中
发现昆明之美,感受春城之变
▽
《聂耳:从昆明走向世界》
作者:昆明市文史研究馆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聂耳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与昆明有着怎样的故事?……《聂耳:从昆明走向世界》以聂耳生长的昆明地域文化为背景,深入研究了社会关系和社会文化环境对聂耳产生的影响,用新的视角向读者推出了一个真实的聂耳。采用的材料选自云南省博物馆馆藏6000余件聂耳文物以及大量聂耳亲属、友人的回忆,书中的许多材料是第一次与读者见面。《聂耳:从昆明走向世界》还原了一个接地气、有天赋、活泼阳光、勤奋好学的真实聂耳。
《昆明记·我的故乡,我的城市》
作者:于坚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昆明是作者的故乡,他生在这里,长在这里。作者从个人记忆和时代变迁两个维度,叙述了他眼中昆明的种种样貌,包括这座城市的历史、自然环境和人们鲜活的生活。书中的摄影作品来自作者1980年代以来在昆明各地的“街拍”,老的照片中充满了苍凉,而新的照片在活力之外也透出一种城市特有的疲惫。文字与照片相结合,这本书稿将“昆明”这座城市体现得淋漓尽致,埋藏着对“故乡”变迁的千思万绪。
《西南联大》
作者: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全国抗战期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八年办学,弦歌不辍。本书站在国家和民族的高度,描绘了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和新中国建设中涌现的杰出知识分子群像,深刻挖掘西南联大精神,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精英的家国情怀、治学精神和人文修养,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图书除保留了纪录片的结构以外,还丰富了大量的内容,很多珍贵图片都是首次面世,并在书里加入了更多的西南联大亲历者、研究者的口述内容、有更加丰富的细节。因此,从文本的角度,这本书的价值可能比纪录片文本的价值更大。
《昆明往事》
作者:杨杨
出版社:云南教育出版社
《昆明往事》作者用流畅、灵动而不乏诗意的笔触,穿越历史,纵横中外,怀旧抚今,还原和见证名城昆明的独特气质与魅力:在久远和广袤的时空背景下凸显名城昆明的价值和地位。怀旧而不沉湎于旧,讴歌进步与发展但仍然坚守人文情怀的底线。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诗意的表达使作品具有了较高的阅读和收藏价值。
《映秋院日记》
作者:乔传藻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全书从1957年7月15日开始,终止于1964年12月29日。这些日记对乔传藻个人具有重大的意义,是他人生之路印迹的实录,具有生动鲜活的生命质感,是可以还原、触摸得到的个人历史:原来少年、青年时的自己是这样的。通过日记,一个人可以“找回”曾经的自己。全书中占据时间和篇幅更多的是大学时代的日记,这也是本书被命名为《映秋院日记》的原因。1960年至1964年的云南大学怎样,个人的日记自然不能反映全貌,但是我们读者尤其是中文系的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很多云南大学的历史细节,见到很多生动的画面。
《林徽因的下午茶》
作者:李明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林徽因的下午茶》以茶为线索,以西南联大时期文化名人的喝茶生活和人际交往为角度,展现了一段不一样的茶文化史。作者沉淀三年时间,查阅百余种历史资料及文献,实地拍摄书中人物故土、故居,搜集重要人物的珍贵照片,一步一个脚印地引领读者共同追忆一个时代的人物风范和文化风景。
《昆明地名故事》
作者: 昆明地名和街名命名工作顾问组办公室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从熟悉的五华山到金马碧鸡坊,从昆明的东大门大板桥到嵩明的龙街,再到石林和禄劝的地名探索,书中文章不拘泥于形式,有娓娓道来的历史叙述,有生动朴实的传说故事,还有已经消失很久的地名故事,都让这个城市似曾相识的地方鲜活起来。从这本书里映射出昆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丰富底蕴,让生活在昆明这片土地上的烟火气息扑面而来,这本书的编辑出版为读者了解热爱昆明、记住乡愁,提供了一份难得的文化读物。
近年来
有关昆明的书
远不止这几本
趁着天朗气清、微风正好
选一本好书静静阅读吧
掌上春城综合整理
素材来源:各图书出版社
责编:李晓梅
编审:杨艳
终审:周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