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是习惯性的将一个城市最喧闹繁华的地方视作它的代表地标,但这样的惯例到成都怕是要改一改了。
第一次听说人民公园时,就被它的各种头衔惊到了——
四川第一公园、全成都最巴适的地方,仅仅一方的公园甚至还有专门的官网在运营,这些都超过了我对普通公园的认知。直到真的有机会去过人民公园后,我才清晰的理解了老成都人对它的情感。
成都从来不缺公园,但没有一座,能够替代人民公园。
人民公园入口
百年公园,这里扎着城市的根
人民公园中,到处可以看到"少城"二字,这就是它最早的名字。
这个名字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11年秦惠王时,古蜀地被划分为"太城"和"少城"两处区域。
随着天下大统一,秦国先进的城市管理制度在全国大城市中逐一展开,少城为成都县治所在地,也得到同样的重视。
根据秦时的城市规划,这里"营广府舍,修整里阓,市张列肆,与咸阳同制",效同皇都一般的"同制"让彼时的成都获得了难得发展机遇。
两汉时期,少城延续了城市商业的中心。整齐的街道两侧商铺林立,货物应有尽有。繁华的景象被汉代画像砖很好地记录了下来:农业生产、手工作坊、商业贸易、建筑、交通车马、舞乐百戏,丰富多彩,包罗万象。
旧时少城公园样貌
直至晋代,文学家左思在描绘成都时,笔触间依旧是繁华与熙攘。
正如《蜀都赋》中所写的:"吉日良辰,置酒高堂,以御嘉宾。金罍中坐,肴烟四陈。觞以清醥,鲜以紫鳞。羽爵执竟,丝竹乃发。巴姬弹弦,汉女击节。"
唐宋时,少城成都还出现了相对集中的专业市场。《茅亭客话》记:"伪蜀成都南米市桥";陆游《晚步江上》写:"万里桥边带夕阳,隔江渔市似清湘"米市在城的东南隅,渔市在万里桥南边,千百年前的城市分区就已勾勒出现在的城市雏形。
我们看着古时丰富的城市生活图景,不免想象出成都人的日常生活的演进,直到今天,这座城市的性情变化依然不是很大。
少城的确换了模样,浓缩进人民公园的角落,但它仍然继续着曾经的遗梦,就像无言的故事绘本,用旁白载下这一城的沧桑变化。
旧少城 新公园 不变的还是那份市井百相
摆龙门阵,老烟火最解凡人愁
闲谈、唠嗑、侃大山是中国各地"聊天"的同义词,但是生活在成都的人们却有另外一种说法,摆龙门阵。
摆龙门阵,官方的定义就是轻松地、随意地聊天,在人民公园,只需要一杯清茶,一把竹椅,便可以家长里短,海阔天空的摆上一整天的龙门阵。
这里有成都最大的露天茶馆,一台方桌,一把竹椅,一屁股坐得吱呀一声响就算是按下了巴适慢生活的启动键。
夏日里,点上一杯盖碗茶,躲在树下乘凉,任凭树影剪碎阳光,斑驳的洒落一身。
要是遇到卖豆花的小贩,再来一碗豆花,或者找个躺椅睡起,喊个采耳师傅来掏哈耳朵,十几种各色工具拿在手上,挖、弹、扫…一通手法下来,整个人舒松的动不得。
采耳、喝茶、摆龙门阵,这才是地道成都味道
划船这项最质朴的娱乐方式曾经陪伴了好几代人
湖面上褪色的小船,烙印着几代人的童年。或手划、或脚蹬,只要上了船,大家都是笨拙的水手,船头撞船尾,磕碰间擦出陌生水手们的交流契机,大家哈哈大笑,聊上两句,再驶向各自的航道。
人民公园就是老城区里的"迪士尼",不依赖任何高科技和炫目娱乐设施,简单甚至有些简陋的一招一式就能让每个人找到最舒服自在的生活方式。
生活即艺术,这是人民公园交给成都人的哲理,悠悠闲闲的融入其中,直让人觉得现世安好。
都说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成都的烟火气全都聚在了这50亩大的人民公园里,在这每一缕明媚阳光中也在这每一碗粗茶淡饮中。
以公园里的一林一木、一桌一椅为轴,铺展开一幅幅再寻常不过的画面,却总能带给人一种难以言喻的温情和感动。
公园里的鹤鸣茶馆
世纪佳缘,旧公园被赋予新使命
人民公园之所以能一直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还在于它总能很好的适应这个时代,接纳需求,解决痛点。
作为疏解市民精神压力的"平台","相亲角"的出现就很好的印证了这一点。
一开始家长们只是来这里喝茶闲逛,趁着人多,龙门阵里相互攀谈介绍。按父母的话说,"成不成无所谓,就是聊聊嘛"。
老人们在有一搭无一搭中逐渐达成默契,慢慢形成这样白纸黑字的"相亲盛会"。甚至后来还发展成,接近半数的独居老人是在为自己寻偶,他们希望搭乘这条红线为自己寻得一位老来伴。
在相亲角寻找目标的过客们
即便这里被儿女们称作"人口市场",但相亲角里却不止是冷冰冰的条件和现实。
曾经,在一次媒体采访中,一位江妈妈调侃道:"我来这里这么久,儿媳妇没找到,知心朋友倒找到不少,大家见面久了,都成朋友了。"
就这样,爸爸妈妈们始相识于相亲角,又因趣味一致而相交,有些守株待兔了很久却毫无成效的父母们,干脆转战加入了广场上的唱歌舞蹈队。
公园里不同的娱乐组织
这大概就是中老年人的出圈吧,走出相亲圈,跨入歌舞圈,换取另外一种鲜活快乐的日子。
其实,比起为子女找到合适的结婚对象,人民公园的相亲角在更大程度被挖掘出了排遣父母集体焦虑的潜功能。
他们相互抱团,在不断与处境相似的同龄人的交流中,将不被儿女理解的情绪化解掉。
从这点上来看,人民公园不但为人们的提供了情绪倾泻口,一定程度上,还起到了促进家庭和谐的积极作用。
人民公园为人民,这样的公园也无愧于"人民"二字了吧。
“人民公园”式的闲适生活
跨越百年的人民公园不仅是这座城市变迁的见证者,它的各个角落更是承载了每个成都人不同的生活维度:
懵懂的青年在这里接受表白,热恋的情侣在这里享受约会,学步的孩童在这里打卡人间初体验,外地的游客在这里感受地道成都味儿,闲不住的爸妈们在这里操持着儿女的终身大事……
在公园里逛着逛着,一转身就是几十年,人就这么老了。
人民公园就像是一方大舞台,一幕幕生活百态不间断的上演着。在这里唱罢登台、留下足迹的,都是生活的艺术家。
这些年,摩天楼越来越向高处爬,人类的脚步越走越快。以休闲宜居著称的成都,也渐渐被时代的浪潮推着往前飞奔着。
生活中的你我也被裹挟着匆匆赶路,仿佛被困在了钢筋水泥中,寻寻觅觅、兜兜转转,设想了数不清的宏大的目标,却忘了最本质的幸福本来就在身后。
我们忙碌,但总要有地方歇脚。
也许你压根没来过人民公园,也许你还没来得及感受过人民公园,不过这都没关系。抛开忙碌的学业或工作,沉下急不可耐的心和不容易放下的手机。走上人流攒动的街头,"人民公园"式市井风情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