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每天不一样!
这是这座城市的宣传口号,与“敢为人先”、“大江大湖大武汉”所不同的是,这句宣传口号真的是体现了武汉确实每天都不一样。
武汉发展很快,不论是城建还是绿化,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展现着这座江湖之城的生长魄力。
就城市绿化而言,由@长江日报(长江日报官方账号)发布的一篇《武汉“高颜值”林荫路越来越多,总长可往返武汉广州两个来回》的报道引起我的注意。
文中提到:市园林和林业局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20底,全市林荫路的总长度已达4100公里,林荫路的推广率达到87%。这意味着,如果把武汉的林荫路全部连接起来,可“往返”武汉至广州两个来回。
在这篇文章下面,武汉网友的留言更是说明了这一点。
武汉是一天比一天好,武汉的绿化是越来越强,这一点,我这个旅居武汉的外地人也深有体会。楼下小区的一条梧桐街道实在太美。如果没有车来人往,绝对是人像旅拍胜地(找机会去拍一拍,分享给大家)。
武汉的绿化,我在2019年的时候就深有体会了。
2019年的夏和秋,我有很长一段时间在街拍武汉,经常是背着相机走街串巷,去接触城市烟火的同时,城市绿化也成为镜头里的一景。
不论是车来人往的街道,还是城市公园,从汉口到武昌,再到汉阳,绿树成荫见怪不怪。有时候航拍城市建筑风光的时候,突然觉得,这座城市仿佛是建立在森林中。
也正是这一年,我才发现武汉有一种神奇的魅力,越深入越喜欢,深了解越迷恋。
反之,不喜欢的人从不去了解它,讨厌它的人始终将目光停留在过去,甚至不愿接受它的改变。
2020年的时候,某社交平台上仍有网友吐槽武汉是“大县城”,还有人说,“没有游客会对它有好感”。看样子,我是一个假游客,我对武汉真的喜欢,犹如迷妹见到偶像一样。
因而,每当我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一些网友吐槽武汉“脏乱差”、“绿化差”的时候(仍有人对武汉的印象停留在大县城),不由眉头一紧,不是武汉人却有了心底不快的滋味。
有时候想替武汉说几句话,与网友进行反驳,但最终没有敲响键盘。
我想,他们是没有来过武汉,或者是这几年没有再来过武汉,对武汉的印象仍停留在过去,对武汉的变化也不了解。
抑或是来武汉旅游时,以片面之见否定了武汉。这一点,我能理解。在不熟悉、不了解的情况下最容易产生误解。
我初来武汉,我也不喜欢武汉。理由很简单,也很片面。就因为乘坐公交车时,被司机的大嗓门所惊到。
武汉人的脾气这么爆?
看吧,因为一个司机,我就冠以了整个“武汉人”,这就是片面之见的误解源头。
但当我了解武汉三镇之形成,了解码头文化与人文环境的关联,也就会明白并理解当初那个公交车司机的嗓门为何这么大。我以为他们脾气坏,其实这只是他们的一种日常习惯。
外来人不了解,就会产生误解。
但随着武汉的不断发展,人文素质也在不断提升。今年春天,从医院返回家中时遇到大雨。由于网约车难打,我选择坐公交车回家。
说出来你们可能不相信,这是我在武汉第二次坐公交车。
我身上没带零钱,以为手机扫码支付就可以了。司机告诉我,需要在支付宝里打开武汉电子公交卡(或武汉通电子卡),但由于我很长时间没有坐过公交车,突然操作起来有些手生。
我以为司机会大嗓门儿催我弄快点,结果他非常温和地让我先找个位置坐下,然后慢慢来。最终,还是在他的提示下,我才顺利地完成缴费(行程管理中还有个洛阳记录,也是当地司机指导我操作)。
同样是坐公交车,从初来乍到到深入了解,武汉这座城市的不断发展与改善,真的令我感到惊喜。
虽然公交车和绿化是城市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人文环境 ,但公交车司机的素质提升,城市绿化的不断改善,正反应了武汉的那一句:武汉,每天不一样。
武汉之大,总有不足之处。这座在中国历史上冠以“大”的城市,不可能做到人人都喜欢,人人都关注,人人都包容。
但武汉却是一座对人人都包容的大城市,它有江湖豪气,不拘小节,来了,便能立足。